栏目分类
全球股指期货开户(官网)
东北人总爱念叨:“吉林离海最近的地儿,得拿着望远镜看!”这话可真不掺假,来到吉林珲春防川村的“望海阁”上,日本海的波光就在眼皮子底下闪亮,海风裹着咸味儿直往鼻子里钻。
可邪门儿的是,咱东北的船死活开不过最后那十五公里!黑龙江的大米、吉林的苞米想漂洋过海卖个好价钱,得吭哧吭哧绕道大连港,或者借俄罗斯的港口倒腾一圈儿,运费愣是每吨多掏一两百块,确实憋屈!
这十五公里窄水沟子,咋就卡了东北一百多年的脖子?
图们江打长白山天池发源,一路向东奔日本海,听着挺威风,其实性子不算野。到了下游,河道本来就窄巴,淤泥还死命堵着,水深撑死六七米,大船根本跑不开。
展开剩余77%更闹心的是离入海口十八公里那儿,横着一座犹如肠梗阻一样的俄朝铁路桥:这桥矮得不像话,桥洞子离水面最高才9.6米,江水稍涨点就卡船脖子。咱中国的船想顺顺当当过去?也就夏天的6月到9月,勉强能钻过去几条二三百吨的小船;其他时候,门儿都没有!
这浅水、窄道、矮桥“三件套”,活活把东北通海的天然水道锁得死死的。地理条件摆在这儿,想痛痛快快出海?难!
可东北人对这片海的念想,那是由来已久!早在大唐那会儿,吉林珲春地界上的渤海国,就靠着图们江口跟日本、新罗做买卖,瓷器、人参换得风生水起;明清两朝更把这当宝贝门户经营。
真让东北跟大海“一刀两断”的转折,在1860年清朝和沙俄签的《北京条约》: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地盘,连图们江口这一块儿,全划拉给人家了。
虽说到1886年,清朝大臣吴大澂撸袖子跟沙俄掰扯,好歹争回来个“中国船可自由通行图们江”的权利,可入海口的实际控制权,到底还是丢了。打那以后,东北这黑土粮仓就像捆住了腿脚,眼巴巴瞅着家门口的海,死活够不着。
憋屈归憋屈,咱可没认栽!新中国成立后,尤其改革开放以来,国家和吉林自个儿都没少折腾。1991年,咱跟苏联签了《船只经图们江入海航行协定》,总算把老祖宗争的航行权瓷实了。
隔年珲春成了沿边开放城市,就想靠图们江撬开东北对外的大门。进了21世纪,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”直接升级成国家战略,核心就是打通图们江通道,让吉林堂堂正正“面朝大海”。
想法够硬气,可架不住地理短板太要命,加上下游朝俄两边协调费劲,至今这水道也没彻底捅开。现在咱的招儿是“借港出海”,货先拉到朝鲜罗津港或俄罗斯扎鲁比诺港,再倒腾上远洋大船。这法子管用是管用,可终归是“借屋檐躲雨”,哪有自家大门敞亮?
好消息是,2023年俄朝松了口,答应让中方参与改造那座碍事的铁路桥;2024年吉林省又升级“借港”物流网,集装箱周转时间压短了四成,算是往前挪了一大步。
这十五公里“卡脖子”,可以说对东北经济的影响很大。黑龙江的优质木材、吉林的黄金玉米、内蒙东三盟的煤炭,要是能直接从图们江口装船出海,运费省三成不说,到日本韩国的航程比绕大连短七八百公里!
吉林省物流协会去年摸底发现,珲春借港出海的粮食,每吨成本比大连直发平均贵220块,光粮食外运一年就多烧掉十几亿。
运费贵、耗时长,外面的大老板来投资建厂也犯嘀咕,怕供应链卡壳。这十五公里拖累的不光是物流账单,更是东北振兴的关键棋,扯着咱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后腿!
来到松花江边,你能瞅见冰排轰隆隆往下冲,甭管冻得多瓷实,江水到底要奔进大海。这情景像极了东北人心里的那股劲儿:冰封万里终有尽,大江向海拦不住。咱等得起,从渤海国算起盼了一千多年了;更干得动,“长吉图”的铁路网越铺越密,珲春国际港的吊车24小时不歇气。
国家推进东北振兴、搞活东北亚合作的决心什么是期货配资,就是咱最硬实的后盾。日本海的波光还在远处晃眼,十五公里是地理的遗憾,更是未来突破的精准坐标。东北这片土地,最拿手的就是把“不可能”啃成“可能”。
发布于:上海市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