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分类
股指期货配资平台
紧邻上海南京路的九江路股票配债什么时候上市,曾被称为“东方华尔街”,彼时银行遍地,钱庄如林。如今九江路上依旧历史建筑林立,内部的主人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。比如九江路501号,建筑外观在九江路上并不起眼,内部作为共享办公楼使用;但在民国时期,这里是远东最大的华商证券交易机构——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,它见证了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百年蜕变。
洋务运动后,民族资本兴起,在清末民初的上海,证券交易市场开始萌芽。1914年,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,这便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前身。之后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改组,1920年,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在九江路429号正式成立,首任理事长为范季美,常务理事张慰如。
不过,这里最有名的一位理事,还属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。杜月笙凭借其在各界的实力与威望,使得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一举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证券交易所,并于1933年成功兼并了它的“老对头”——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交易,至此实现了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统一。说句题外话,《繁花》里的爷叔,就是在这里炒股的。
展开剩余73%1934年,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搬入新址,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九江路501号,这栋建筑另外一个门牌号是汉口路422号。这栋证券大楼由毕业于英国建筑学会的著名华人设计师陆谦受于1933年设计,大楼采用“工”字形布局,外立面的房檐向上翘起,寓意着牛市。这一牛角元素彰显股票交易的牛气兴旺,可见在民国时期“牛市”就已经成为股市先民们的梦想。
杜月笙也是大楼的出资人与奠基人之一,现存交易所原址纪念碑上,铭刻着杜月笙等理事等姓名。内部一楼中庭的透明玻璃下,还保留着过去杜月笙的金库。这座金库来自德国,是1933年华商证券交易所五个地下金库里保存最完好的一个,墙面上的黑线展示了历史上的最高水位。
金库前方的坑道和密室,是当年通往外淮的运金通道,猜测可能与抗战时期资产转移或紧急避险相关。
地面保留了的过去的红砖,少量红砖上还有1933年(大楼始建年份)的刻字,镌刻着此地的历史信息。
通道的尽头是金库的大门,这一区域未有玻璃保护而是露天展示,只见地面潮湿,墙壁斑驳,沧桑尽显。金库的大门厚重扎实,坚不可摧,与九江路上展出的其他老金库大门并无二致。只是大门背后的空间十分神秘,只知过去通往外滩,现在如何,线上线下都找不到任何信息。
确实,网上对于这个历史遗址的介绍少之又少,只有到了实地才从介绍牌上的少量信息的了解一二。如今这栋大楼内是忙到脚不沾地的上班族们,倒是显得一楼中央这偌大的遗址十分寂寥,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。一直以来,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,都很少知道这个秘境,因为现在是办公场所的关系,也几乎没人会进来打卡。相比百米开外熙熙攘攘的南京路,这里真成了闹市被遗忘的角落。
抗战胜利后,九江路的黄金时代也随着证券业的凋敝而落下帷幕。1956年证券大楼由房管部门管理,后成为新中国企业单位的温床。证券大楼从此不再鼎沸喧闹的投机中心股票配债什么时候上市,曾经辉煌的历史就此远去……
发布于:上海市下一篇:没有了